诗电影泰斗孙瑜(图)

  孙瑜是我国“诗电影”的泰斗。他开一代风气之先,在风雨如磐的旧中国,高擎“诗电影”的大纛冲锋呐喊,享有“诗人导演”的桂冠。

  我有幸与孙瑜先生相识,是“文革”后的第四届文代会期间,我赴会向他组稿,随后,又去上海采访他。与先生的最后一次交往,是编《中国影人诗选》时向他约诗,他惠寄大作半个月之后,竟驾鹤西行,令我悲痛不已。

  首次去先生家采访那天,下着小雨,门外的小花圃里,秋菊绽蕊,幽兰吐秀,让人体味到主人几许浪漫的情调,但在不经意间,我却发现他的神情里,总有一丝挥之不去的忧郁。他说:“我这大半生,有两件事是忘不掉的。一是,在天津南开中学读书时,校友周恩来影响了我的人生道路;二是,我苦心拍摄的《武训传》,竟成为我后半生的‘潘多拉匣子’,叫人难以释怀。”

  孙瑜慨言,结识周恩来是一生之幸。中学时代的周恩来,办刊物、演话剧,言吐不凡,气概洋洋。他主演的几出宣扬婚姻自由,反对封建主义的话剧,震撼心庭,两人遂有频繁的交往。他们谈话剧,谈诗歌,谈艺术,也谈抱负和天下事。鸿鹄情,报国志,打动了孙瑜。他早早地皈依了缪斯,皈依了电影,要用文艺这个工具去改变世界,实现人生抱负。孙瑜后来远赴美国,研习电影及其制作技术,学成返国,成为当时科班出身的“海归”第一人。他的电影《大路》主题歌中唱道:“背起重担朝前走,自由大路快筑完。”这正是孙瑜投身电影、为国献身、无畏前行的心境道白。

  孙瑜耿耿于怀的《武训传》,原本系抗战期间教育家陶行知所托之作。陶先生希望孙瑜将武训行乞办学的事迹搬上银幕,以唤起全社会办教育的热情。他说:“武训的乞丐形象虽然不美,但是,他那颗比金子还宝贵的心灵,应该在全社会熠熠闪光。”孙瑜十分敬重陶先生,深觉提倡教育,开办学校,意义非同寻常。于是,他据《武训画传》创作出剧本,并在潜心深入生活的基础上,几易其稿。陶先生对剧本颇为赞赏,亲定剧名为《武训传》。影片的拍摄制作充满坎坷,一波三折,但孙瑜毫不气馁,多方辗转,奔走呼号。他以三更灯火五更鸡的精神,呕心沥血,终于在周恩来、宋庆龄等人的支持下,耗时三载,完成影片。1951年2月21日,影片在中南海放映,现场爆发热烈掌声。朱德握着孙瑜的手说:“很有教育意义!”然而,影片公映没有多久,横遭不公允的批判,被当头一棒,打入冷宫,34年后,才得以平反,雪藏55年后,得以重见天日。回首这个不该发生的故事,叫人心痛。值得庆幸的是,孙瑜在厄运面前,没有被击倒,竟以惊人的意志拍出了轻喜剧《乘风破浪》,他不愧是浪漫的电影诗人。

  当“诗人导演”的桂冠抛向孙瑜的时候,他曾在报纸上撰文《我可以接受这诗人的桂冠吗?》,如是写道:“假如那是一顶老仰着头对着天空,闭起眼睛唱着花呀、月呀、爱人呀,欺骗自己、麻醉别人的所谓诗人的桂冠,我是一定不敢领受的。但是,假若那一顶桂冠,是预备赐给一个理想诗人的,他的眼睛是睁着的,朝前的;所谓他的诗——影片——是充满着朝气,不避艰苦,不怕谩骂,一心想把向上的精神,向颓废受苦的人们心里灌输,诚恳地、热烈地、愿意牺牲一切,为多数人摇旗呐喊的一员小卒,流血疾呼去唤醒人们的血气、勇敢、团结、正义、理智、热情,为人生的光明美丽而向黑暗压迫作殊死战的话(请恕我的骄狂),我是极盼望得着那一顶诗人的桂冠,愿意永远爱护它。”孙瑜恰恰是后者,他以电影为武器,以电影为诗行,讴歌大众,唤起大众,团结大众,成为他们的“人生歌手”。

  孙瑜在上海滩起步时,神怪武侠、封建迷信、色情淫秽之类的影片充斥银幕。孙瑜的电影,一扫邪恶、阴霾之气,给污浊不堪的银幕带来清爽新风。他的25部作品中,除了一部以学生为描写对象外,其他都是以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为主人公,表现他们在苦难中的挣扎与反抗,歌颂团结友爱和骁勇无畏。尤为难得的是,孙瑜的电影在注重思想锋芒的同时,更为注重艺术性,他没有把电影作为纯粹的宣扬思想的工具,而是寓教于乐。细节的真实性和情节的合理性,构成孙瑜电影的独特魅力。浪漫情怀、田园诗意、感性色彩,使影片激情四射,涌动着青春活力。

  孙瑜为发展民族电影,苦心孤诣创造了中国电影史上的多个第一。拍摄《野玫瑰》时,他创意研制并第一次使用了升降机。在影片《野草闲花》中,他创作了中国电影的第一支插曲《寻兄词》,为“我国电影在银幕上初试珠喉之口第一声”,宣告默片时代的终结。《寻兄词》由孙瑜的胞弟孙成璧谱曲,请名噪一时的卡尔登乐队伴奏,阮玲玉和金焰亲自演唱,那凄婉的歌声既渲染了女主人公丽莲的命运,也成为吸引观众的亮点。

  拍摄于1934年的《大路》,是孙瑜的电影代表作,故事讲述了金焰饰演的金哥等六名青年,修筑一条重要的军事运输线,遭到日本汉奸和当地土豪的种种干扰,他们与其展开斗争,终于完成任务,但他们却在战斗中不幸牺牲。影片的创作,缘起于高尔基那篇著名的《论革命浪漫主义》一文,高尔基要人们对未来充满信心,要看到明天的光辉和灿烂,遂使孙瑜想起那些拉着沉重的铁磙,把乱石碾成平坦大道的筑路工人。于是,他邀上作曲家聂耳一同深入到筑路工人的生活中,了解其苦难,近距离地看到了那些压不弯的腰杆,终于成功地塑造了一群具有鲜明个性的筑路工人形象。这部作品代表了孙瑜电影的革命浪漫主义风格。革命,体现于影片对于社会现实的解剖、鞭笞和反思;浪漫主义,则体现于影片鲜明的乐观主义精神和超越现实的丰富想象力。影片以这种昂扬向上的风格演绎悲剧性的故事,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日的民族士气,被誉为时代的壮歌。片中的《大路歌》等四首插曲,火爆一时,传唱至今。该片问世半个世纪之后,仍使国际权威影评家惊叹,称之为“中国不朽名片”。

  电影诗人孙瑜在为中国影坛奉献诗情的同时,也栽培了许多明星,享有影坛伯乐之誉。他相继在《故都春梦》《野草闲花》《小玩意》中起用阮玲玉,悉心调教她的演技,甚至是因她而设计人物,铺排情节,才使其尽展才华,确立了上海滩第一位大牌红星的地位;金焰,倘若没有孙瑜的发现和栽培,“电影皇帝”将是难以实现的南柯一梦。在电影明星那长长的名单中,王人美、黎莉莉、陈燕燕、白璐、英茵、张翼,以及李玮、中叔皇、王蓓,等等,无一不沐浴过他的恩泽。孙瑜还发现并提携了郑君里等一批新人,可谓桃李满天下。